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十二、進出虹橋
  走進懸置深谷上的吊橋,近鄉情怯的感受,隨著橋面的晃動油然而生。
  二十幾年了,二十幾年前每天上下學都得走過的虹橋還在,只是鋼纜鏽蝕了不少,橋面的木板補綴也增加許多。
  趁著難得的返鄉機會,循著昔日上學的山間小路,去拜訪摯友。摯友是我青梅竹馬的玩伴,也是國小、初中的九年同窗。他的課業優秀,成績一直名列前茅,後來選讀師專,畢業後就回故鄉的母校服務。
  母校依然隱蔽在蒼勁挺拔的樹林裡,磚瓦教室仍和二十幾年前一樣,只是老舊了許多。雖然是例假日,還是到處可見學童嬉戲,並不時傳來銀鈴般的童稚笑聲。
  並坐在旗台邊的水泥階梯上,與摯友回味昔日的同窗往事,也互相傾訴別後的奮鬥發展史。二十幾年來,摯友的出世觀念仍未變,他還是樂天知命,滿足於這窮鄉僻壤、與世無爭的山間。
  談及母校,摯友不禁潸然慨歎:昔日我們就讀時,每個年級還有近百名學生,現在卻只剩十幾人。許多居民搬下山、遷往都市,更多人把子女送到市區寄宿、念書。讓孩子們在這裡念書有何不妥?這兒的學生課業壓力小,但我們培養出來的,個個都健康、活潑、樂觀、進取。你我都是這裡栽培出來的,還有許許多多昔日的同窗,現在還不是每個人都成為社會的中堅?雖各自發展,卻都能獨當一方。‥‥
  一席話撩起更多往事:上學打赤腳、走半公里山路;蹲在門限、或者伏在木床上寫字;點煤油燈、或者頂著黃色的小燈泡讀書‥‥如果再一次選擇,我確信:我還是喜歡以往的方式,我寧願放棄專用的冷氣書房,以及放學後的 家教 老師。
  走出懸置於山間的吊橋,入世觀點逐漸掩去被摯友撩起的出世概念。如果像摯友一樣,把孩子帶回山上念書,他們是否能在考高中、考大學的戰場上關關致勝?他們是否會失去更好的起跑點與人競爭?
  ﹝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 江安燃 先生發表於新生副刊﹞


 

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世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